醉翁亭景区


设置字体大小:【 】 【打印】 【页面调色版  发布时间:2013-07-09 点击次数: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始建于北宋庆历六年(1064),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户喻晓。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其中欧阳修手植梅为全国四大梅寿星之一,苏东坡手书《醉翁亭记》碑堪称稀世至宝;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200411醉翁亭以邮票形式出现在国家名片《中国名亭(一)》中。

二贤堂: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滁人为纪念知州王禹偁和欧阳修而建。堂内有王禹偁和欧阳修塑像并陈列有《欧阳文忠公全集》、部分欧阳修手迹照片和相关史料,墙壁上挂有《朋党论》和《醉翁亭记》条屏。

宝宋斋: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欧文苏字为金石珍品。斋东侧外檐下嵌有明冯若愚《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

冯公祠: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是滁人为纪念明代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及其子冯元飚修建宝宋斋保护欧文苏字碑有功而建。后损毁。现建筑为1988年琅琊山管理处在原址上重建。

欧公祠:欧公祠原建筑位于醉翁亭景区醒园内。是由滁县知县陈文权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是当时人们纪念欧阳修的场所。原建筑内有许多先人纪念欧公的文章、诗词,建筑规模为七间平房,四合院形布局,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毁坏。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为了使醉翁亭文化得以延续,也让旅客更多的了解琅琊山、醉翁亭,我们重建了欧公祠。重建的欧公祠内建有醒心斋,斋内刻有乾隆时间琅琊山的镇山之宝欧阳修像、北宋徽宗时的吏、户二部尚书孙觌撰写的、对欧公有着高度评价的对联、北宋著名人物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为欧公所撰写的祭文,另在斋内重新再现了明朝时的滁州十二景壁画和北宋以来近三十位名人对欧公的评价。欧公祠内还按照当年建设者的构思,依山就势,斜山岩石裸露,广植花草树木,重现藤蔓回廊。整个院落园林风格别样,睹景视物,欧公祠定会成为追忆欧公的绝佳景点。

影香亭:位于琅琊山意在亭西侧。建于明洪熙年间,原名见梅亭。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滁州知州王赐魁因坐在此亭中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

意在亭:于琅琊山菱溪石南侧。明嘉靖四十年(1561)南太仆寺少卿毛鹏建皆春亭。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滁州知州卢洪夏在皆春亭四周凿石引水,仿东晋书圣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场景建曲水流觞,是游人戏水饮酒的场所。后人仿照苏州园林建筑格调重建皆春亭,并改名意在亭

古梅(欧梅):原名梅瑞堂,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古梅花而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州人书法家黄艺五在堂后崖壁题古梅亭篆刻一方,将其改名古梅亭,亭内壁嵌石碑六块,系清代文人张鹏翮等人所题。

让泉:位于琅琊山,即《醉翁亭记》中的让泉。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让泉位于琅琊山中醉翁亭近旁的。

玻璃沼南岸,泉眼周围用石块砌成方池,方池三尺见方,池深不过尺余。方池上方有清康熙四十年(1701)滁州知州王赐魁重立让泉二字碑刻。让泉从不干涸,水温终年保持在17-18甘如醍醐,莹如玻璃,又被称为玻璃泉。此泉水注入杯中,虽满而不外溢,甘甜适口。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1628-1644),是滁人为纪念明代南太仆寺少卿冯若愚及其子冯元飚修建宝宋斋保护欧文苏字碑有功而建。 后损毁。现建筑为1988年琅琊山管理处在原址上重建。

醉翁亭全貌

信息来源:asia28365管理员 | 责任编辑:asia28365管理员